(航运经贸学院供稿)12月7日下午,航运经贸学院举行2017-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4期学术论坛,全体教职工参加,学院副院长葛春凤主持会议。本次论坛由黎海珊博士就以“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路径,建设世界一流的湾区经济”为主题的千灯湖金融峰会作总结报告。
黎海珊博士首先介绍了会议的主旨,简要阐明了会议上主讲嘉宾的主要观点,最后就“粤港澳大湾区发展”主题做了总结报告,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政策优势、粤港澳大湾区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新变化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对金融业的深远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所面临的障碍、解决障碍的路径进行了总结与汇报。黎博士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在政治、社会、经济和科技方面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。政治方面,粤港澳大湾区将深圳的创业创新活力、广州丰富的科教资源、香港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营商环境、澳门发达的娱乐休闲产业有机整合,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一体化发展;社会方面,粤港澳大湾区将引进港澳教育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,打造“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”,实现校企联合,推动三地的教育、人才和科技的深度合作;经济方面。湾区有望打造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交易所和创新金融中心,多城市协同并进,最终建成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;科技方面,湾区将建成“协同创新圈”形成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、服务化的现代产业先导区。黎博士还总结粤港澳大湾区虽然有美好的发展前景,但也正如李罗力教授所言,湾区的建设同样是障碍重重。主要包括四重障碍:一是由于粤、港、澳三地制度的不同,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都会因为制动的不同而受阻,基础设施再便利,要素的流动还是会受制于关卡;二虽然两地高层不间断地会面,沟通,探讨协调机制,但是有效率的,健全的,可持续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起来;三由于每个地区利益不同,立场不同,在大湾区定位和协调方面,缺乏统一,明确的发展规划;四不科学地利用行政命令去推动市场一体化。最后黎博士指出:实施“顶层设计”,统一管理,建立一个常态的,长期的有相当实际管理权限的湾区管理部,是解决障碍的有效措施。
